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大家都说”毫无疑问说得是对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也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分别说出了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及其原因。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为下了铺垫。
2.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完全两样”一词的转折体现了“我们”对鹅的态度与对牛的态度的不同,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两个“才敢”表现了“我们”特别害怕鹅。
3.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从“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我们”走路很轻、很慢,可见“我们”很害怕。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4.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就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从“竖起头”“看了看”“爬到”“走过来”“伸长”“叫着”“扑打着”这一连串的动作中能够准确的看出鹅见到“我们”时一副傲慢神气、目中无人的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跑了过来”“赶上”“张开”“咬住”“拉住”这一连串的动作再加上“啪嗒啪嗒”的跑步声和“吭吭”的叫声更突出了鹅的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6.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
“拖”“啄”“扑打”写出了鹅对弱小的“我”越来越残暴了,它无视“我”的哭叫,反而更凶,也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当时的胆怯和无助。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怎么样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这是一只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鹅。
“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我们大家的话,即“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没有去思考;金奎叔不相信我们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我们该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第二部分(5-12):写“我”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第三部分(13-15):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的态度和做法都改变了。
本文记叙了“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作者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方面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我”见到鹅时: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说明“我”怕鹅。
被鹅袭击时: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可见当时“我”更加怕鹅。
虽然是一件童年小事,但“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不要因为别人怎么说,就轻易相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别人无理欺负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自己强,就欺负别人。所有这些,对“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线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从这句话中“看了我半晌”的动作描写和“就这样吧”的语言描写能够准确的看出,老师让“我”扮演老虎这一个角色很为难,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为了照顾“我” 的自尊心,满足“我”的心愿。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作者小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次演出机会,扮演一只大老虎,但却因为太紧张而演砸锅的一次难忘而有趣的经历。
第一部分(1-2):写“我”一直想上台表演。第二部分(3-19):写“我”上台扮老虎,演出没成功。
本文讲述了“我”在学校的文艺表演《兄妹历险记》中扮演一只大老虎,结果演砸锅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文章表现了“我”的求真精神。
1.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何会有那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2.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钉:dīnɡ(钉子)dìnɡ(钉鞋)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1.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介绍陀螺在故乡的别称是“冰尜儿”,一方面给读者做更多介绍,另一方面使文章用词更具生活乐趣,让读者倍感亲切,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1.“我”的陀螺遭到同伴们嘲笑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第一部分(1-3):写冰尜儿的制作的过程和玩法。第二部分(4-13):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本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作者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1)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