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料、配料、破碎、过筛、和泥、制坯、晾坯、起坯、烘干、装窑、焙烧、熏釉……砂器制作是一项精细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过失,这样才能够确保质量。”新年刚过,市级非遗“平定砂货烧制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煜祥砂器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喜明带着客户观察现场,为筹建砂器制作工业园区奔波。
1971年出生在市郊杨家庄乡小西庄村的王喜明从小就听过“龙字壶”的传说。相传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砂药壶上题写“龙”字,为其命名为龙字壶,从此小西庄砂器名声在外、身价倍增。在他儿时的记忆里,耐酸耐碱、经久耐用、健康摄生的砂器,曾是老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日子用具,而村里简直家家户户做砂器。王喜明在跟着做砂器的爷爷、父亲“玩泥巴”的过程中,对砂器产生了特别的情感。长大后,他接过父辈的“接力棒”,靠领悟和勤勉与砂器结下了情缘。
传统砂器烧成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但是,跟着环保要求的进步,燃煤受限,砂器工业高质量开展一度遇到了“瓶颈”。2017年10月,王喜明克服困难,多方筹资数十万元,建成了以清洁动力天然气为燃料的梭式窑,完成了砂器烧成工艺的“革新”。
面临天然气在烧制砂器过程中熏釉、烧成难以合格的技能难题,王喜明到河北、山东取经,高薪延聘专家来厂里辅导。8个月里,他起早贪黑,与工人们一次次调试窑温、调整配料,重复实践,10多万元交了“膏火”,11窑5000多件砂器成了废品。2018年5月,他们总算攻破技能难关取得成功。“运用天然气烧制砂器,泥坯能在炉内均匀受热,避免了煤尘对砂器的影响,产质量地更细腻、色泽更柔软、外观更精美,很受顾客喜爱。”王喜明欣喜地说。
王喜明爱揣摩,在承继传统砂器古拙厚重工艺精华的基础上,以商场客户的更高体会为导向,研宣布一款便利冲刷的分体式砂火锅,填补了国内这一产品的空白。2018年8月,分体式砂火锅上市后求过于供。现在,公司已取得2个设备专利、申请了9项发明专利。
2019年,王喜明在父亲兴办的玉祥砂锅厂的基础上,重组成立了市煜祥砂器制作有限公司。经过公司化的运作,王喜明把小西庄砂器传统技艺进一步推上了开展的“快车道”。砂盆、砂锅、砂火锅、龙字壶、药壶、蒸笼、烧烤炉、茶具、酒具……现在,公司系列新产品已达上百种,“线上”“线下”同步出售,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热销。上一年6月,王喜明的砂器著作《沁园春·雪》在市郊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展中取得“精品奖”;9月,公司规划出产的“砂器套装”当选2021年度全省文物单位文创推介活动“要点推介产品”。
40多年的厚意看护,王喜明的砂器制作技艺在泥与火的磕碰中得到提高。“砂器制作工业园区建成后,出产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进,一定会招引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一作业,这项传统手工艺也定会传承好、开展好。”王喜明说。(任继萍王晓青)
运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阅读器能体会最佳阅读作用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