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不仅仅限于战争手段,外交之中的“刀光剑影”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在外交活动中,大家关注得更多的是领导人的外事访问活动,亦或是外交官的各种官方发言。
进入21世纪,我国自主研发的宽体客机C919横空出世,我国能否拥有属于自身个人的空军一号?
今天就让我们复原那些围绕专机发生的外交历史事件,大胆分析一下中国“空军一号”的未来。
按照国际规定,外交邮袋在通关时具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也就是邮袋之中无论装有任何物品,在通关时不允许被打开、被检查。
因为涉及国家机密,不便于利用互联网进行发送,所以许多国家会派出专门的外交信使亦或专机对外交邮袋进行转运。
这些外交信使往往都要经过最严格的政治审查和极为全面的业务培训,其中不乏格斗、逃生技能的培训,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邮袋能够安全送达目的地。
我国的外交信使必须为两人一组同时执行任务,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背叛导致邮袋丢失。
在面临一些极端且无法控制的局面时,要通过粉碎、吞噬等极端方式销毁绝密文件,避免泄密。
但即使如此,在1985年,外交信使杨长河与何存风在执行一次外交邮袋的转运任务时,外交邮袋竟然意外丢失。
1985年,我国外交信使杨水长与何存峰接到任务,需要将一绝密外交邮袋送至驻美中国大使馆,因为路途遥远,需要在旧金山进行转机。
路途遥远,再加之需要中途转机,何存峰深知这一次的任务充满着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
1985年11月25日8时,二人到达旧金山机场,需要转乘8:30分起飞的PA72航班。
对于许久未能合眼的二人来说,这三十分钟异常难熬,毕竟是异国他乡,邮袋被二人紧紧地控制在自己的身边。
登机不久后,杨水长就对何存峰说:“我这几天太累了,我先睡一会,你替我看一会邮袋。”
过了约20分钟,何存峰想要去一趟洗手间,于是叫醒了杨水长,并叮嘱他一定看好邮袋。
何存峰决定去整个飞机中唯一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也就是紧连着驾驶舱的阁楼。
何存峰两步并作三步走,很快就靠近了阁楼,突然出现了两名安保人员,将其拦在了阁楼之外。
但经过理性分析后,他认为这是在美国的飞机之上,并不是本国飞机,所有机组人员与安保人员都不会偏向自己。
“按照国际规定,同时为了保证中美友谊长存,你们无权扣留信使与邮袋,否则一切后果将由你们全部承担。”
见何存峰亮明了身份,美方安保人员说到:“杨先生请求政治避难,并带走邮袋。”
也正是在这时,飞机广播突然传出声音:飞机因故障原因将在芝加哥机场临时降落。
其次,如果杨水长主动抛弃祖国对他的信任,另有企图,违背职业规定,那么他已经不再是我国的外交信使,所以不再拥有外交邮袋的看管权,邮袋理应交与我来保管。”
机长理屈词穷,又说到:“杨先生想要拆解邮袋,建议你与他一同下机,并监督拆封,然后换机前往纽约。”
“外交邮袋属国家机密,拥有特权与豁免权,他人不得私自查封或者扣留,这是公认的外交关系原则。
我再次强调,如果因私自扣留或者查封邮袋,所产生的所有后果将由你以及美国政府承担所有责任!
这件事情很快便传到了美国移民局以及国务院,不久之后,美国相关官员来到了现场。
在何存峰与美国官员的一番唇枪舌剑之后,何存峰赢得了这一场“外交之战”,夺回了他视若生命的外交邮袋。
2002年中国曾花费一亿两千万美元购入了一架波音767飞机,用来当作领导人专机。
这些体积极小但设计极其精密,为避免被发现,这些被安装在了机舱内部装潢之中。
这架专机由美国波音西雅图厂制造生产,机舱的装潢工作由美国的本土公司完成。
但彼时的中美关系正处于甜蜜期,小布什更是释放出和平信号,准备访华,于是这件事情也并未引起太澜。
2005年,驻美大使李肇星在华盛顿的“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中发表演讲,被在场记者提问关于“波音767窃听事件”的看法。
李肇星回道:“我们中国买了什么,美国就应该给我们什么,凡是没有花钱的东西我们一概不要。”
自那之后,中国便不再为国家领导人专门购买专机,而是采用临时租用民航飞机的方式,在使用前依据需求进行相应改造。
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购买专机的高额费用,更有效降低了其他几个国家暗中加害的风险。
曾经的外交部长陈毅曾经说过:“乘坐从他国购买的专机出访,从底气上就与他国有差距。”
没错,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外交信心之上,更反映出“因没有自主专机所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对于当时民航客机领域极度落后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更有外媒曾评论:运十的研制使得中国航空业至少向前进步了10年的时间。
按照这样一个发展形态趋势,运十一、运十二……的问世也只是时间问题,祖国上空将被国货大飞机占领的梦想也终将照进现实。
由于制造技术的落后,运十无法正常达到预期图纸参数,且因为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导致本土民机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运十计划最终夭折。
直到2006年,大型飞机的研制被国家正式列为16个重大科学技术专项之一,中国商飞公司带着C919计划迎着政策的春风应运而生。
这架号称自主研发的宽体客机的机体部分由中国供应商完成制作,例如机头、机身、机翼、舱门、雷达罩等部分。
苹果手机用着韩国三星的屏幕、中国的配件、日本的摄像头,能说苹果手机不是美国手机吗?
同理,全程自主研发的C919,无论是从机体材料、机翼设计再到整体的装配,都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实现了自主设计研发。
之所以要选择外国厂商的核心部件进行装配,并不是因我们造不出来,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取得适航证而做的准备。
适航证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想要飞上国际航线,必须拿到相应的适航证,否则就只能在国内使用!
C919自2017年试飞成功之后,陆续地接到了不少商业订单,但美国迟迟不肯为其颁发适航证,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C919无法走出国门。
这是C919无法成为中国空军一号的第一个原因,因为没有办法走出国门的飞机怎么能够担任外访专机的任务。
领导人出访往往路程遥远,万米高空之上,生活起居、办公、开会等等都要在专机之上进行。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情况,领导人专机还要安装主动防御系统与抗干扰设备,这要求飞机拥有较大的改装空间。
C919虽然被称作大飞机,但最大载客量为190人,比美国现任的空军一号波音747-200B差了一半之多。
C919的定位是双发短程客机,航程为4000公里左右,相较于波音747、A380等飞机的12000+航程,明显是不符合专机任务要求的。
笔者认为并非如此,C919开启了中国自主研发宽体客机的全新时代,仅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正在研发的C929、C939无论是在体量还是航程方面,都有着更大的进步,是空军一号更好的选择。
作为当今世界民航两大巨头的波音与空中客车来说,C919的出现无疑瓜分了市场利益,美国对中国“卡脖子”是惯用伎俩。
如果美国刻意阻止C919商业进程,美国的配件供应商利益同样会受到损失,美国内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同样,如果美国硬是抓着适航证不肯放手,中国可完全加大C919的生产力度,逐步淘汰波音飞机,并减少购入。
即使只有内部航班,也完全能支持C919回本甚至盈利,但对于美国来说却是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精明的美国资本家会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虽然现阶段的C919无法破茧成中国空军一号,但在不远的将来C929、C939一定会填补这项空白,让中国领导人乘坐有底气、能放心的中国空军一号出访!
站内信息搜索
微信公共号